流行性乙型脑炎
流行性乙型脑炎(epidemic encephalitis B;Japanese encephalitis)简称乙脑,是病毒性脑炎中病情最重而且预后较差的一种急性传染病,病死率较高,后遗症多。自应用乙脑预防疫苗以来,发病率已明显降低。
【病因】 乙脑的病原体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,属披膜病毒科虫媒病毒B,为嗜神经、RNA病毒,呈球形,直径12~22nm。对低温和干燥的抵抗力强。
【流行病学】 乙脑是动物源性传染病,人畜都可以患病。猪的感染率高达100%,幼猪是乙脑病毒传播环节中最重要的中间宿主或扩增宿主。由于蚊体可携带乙脑病毒越冬并可经卵传代,故蚊不仅是传播媒介,还可能是病毒的长期宿主。人感染乙脑病毒后,可发生显性或隐性感染,两者之比为1:1000~2000。无论是隐性还是显性感染,在人体内发生病毒血症的期限不超过5天,所以患者并不是主要的传染源。
乙脑病毒是虫媒病毒,需要蚊虫作为媒介将病毒传人人体,所以,乙脑有明显的发病季节,在南方为6~8月,北方为7~9月。每年5、6月份,乙脑病毒的感染先在猪群中流行,蚊吸猪血后病毒在故体内繁殖,可使猪群中发生第二次流行;带有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时,病毒即经皮肤进人人体。
【发病机制与病理】 当病毒进人血液循环即发生短暂的病毒血症,能否发病则取决于病毒的毒力、数量和人抵抗力的强弱。如病毒通过血脑屏障进人中枢神经系统,在神经细胞内繁殖即引起脑炎。
乙脑病毒可侵犯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以大脑、中脑、丘脑的病变较重;其次是小脑皮质、延髓和桥脑;脊髓的病变通常较轻。可见软脑膜充血、脑回变宽、变平,脑沟变窄;灰质和白质中的血管高度充血和水肿、可发生颅内压增高。病变进一步加重使脑组织缺血、缺氧、水肿和坏死,发生脑血管微循环障碍。脑膜血管也有充血和水肿,但较脑实质轻。
【临床表现】 乙脑的潜伏期多为10~14天,少数病例可<l周,或>3周。乙脑临床表现的轻重与发病的先后有关:在乙脑流行的三个月中,初期和末期的病例临床表现较轻,预后也较好;在流行高峰期发生的病例则临床症状较重,预后也差。根据乙脑的病程及病情,临床通常按以下分期和分型。
(一)病程分期 典型病例可按病程分期。
l、初期 为起病的最初3~4天,相当于病毒血症或。发热和神志改变是本期的主要临床表现:高热、寒战、精神不振、嗜睡、头痛和呕吐;部分病例可呈现颈强直,Kernig征、Barbinski征及Brudzinski征阳性,婴儿可有前卤饱满;少数病例在发病后2天内即可出现惊厥、甚至昏迷。
2、极期 大多数乙脑患儿在发病3-4天后进人极期,病情突然加重,体温进一步增高,神志改变加重,转人昏迷或半昏迷;反复、频繁抽搐,多为四肢、全身的强直性抽搐或四肢的强直扭曲性抽搐。由于频繁抽搐和上呼吸道阻塞导致缺氧和脑部本身病变等原因,脑水肿不断加重,引致中枢性呼吸衰竭,可见呼吸表浅、暂停、节律不整、潮式呼吸、叹息样呼吸、双吸气、下颌呼吸等;严重时发生脑疝,出现两侧瞳孔大小不一或散大,呼吸突然停止而死亡。
3、恢复期 在发病后10天左右大多数患儿病情不再加重而进人恢复期。体温在3~5天内逐渐下降至正常,抽搐由减轻至停止,神志逐渐清楚,病理反射消失。少数病例仍可持续发热,也可仍有神志不清、吞咽障碍、四肢僵硬、失语、失明、耳聋等。
4、后遗症期 若乙脑发病后1年仍有神经系统症状、体征或精神异常,应视为后遗症。其发生率约为30%左右,多为智力发育障碍、多动、癫痫发作等。
(二)病情分型 病情的分型通常以极期中的一些主要临床症状为
本页关键字: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免费索取流行性乙型脑炎资料
上一篇: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 下一篇: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
>>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
相关链接
图片文章
网站搜索
最新文章
- 冬季如何防雾霾
- 不要问“病从何来”?只需问“治向何去”?
- 巧用药膳调失眠
-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
-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
-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
-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
- 乙型脑炎方
疑难杂症
- 癌症肿瘤
- 病毒性肝炎
- 肝硬化
- 脂肪肝
- 酒精肝
- 肝腹水
- 痛风
- 甲亢
- 糖尿病
- 癫痫
- 失眠
- 面瘫
- 偏头痛
- 抑郁症
- 更年期综合症
- 面肌痉挛
- 三叉神经痛
- 重症肌无力
- 神经衰弱
- 脊髓空洞症
- 白内障
- 青光眼
- 黄斑变性
- 眼底病变
- 黄斑裂孔
- 眼底出血
- 视神经萎缩
- 玻璃体浑浊
- 视网膜色素变性
- 心肌炎
- 白塞氏病
- 红斑狼疮
- 干燥综合征
- 硬皮病
- 风湿类风湿
- 坐骨神经痛
- 股骨头坏死
- 骨髓炎
- 腰椎间盘突出
- 强直性脊柱炎
- 颈椎病
- 间质性肺炎
- 慢性结肠炎
- 慢性胃溃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