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
家畜和家禽在流行季节感染乙脑病毒,一般为隐性感染,但病毒在其体内可增殖,侵入血流,引起短暂的病毒血症,成为乙脑病毒的暂时贮存宿主,经蚊叮咬反复传播,成为人类的传染源。特别是当年生仔猪最为重要,对乙脑病毒易感,构成猪—蚊—猪的传播环节,故在人群流行前检查猪的病毒血症和蚊带毒率,可预测当年人群的流行程度,并通过猪的免疫预防,可控制本病在猪及人群中的流行。
当带毒雌蚊叮咬人时,病毒随蚊虫唾液传入人体皮下。先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结等处的细胞中增殖,随后有少量病毒进入血流成为短暂的第一次病毒血症,此时病毒随血循环散布到肝、脾等处的细胞中继续增殖,一般不出现明显症状或只发生轻微的前驱症状。约经4~7日潜伏期后,在体内增殖的大量病毒,再侵入血流成为第二次病毒血症,引起发热、寒战及全身不适等症状,若不再继续发展者,即成为顿挫感染,数日后可自愈;但少数患者(0.1%)体内的病毒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增殖,引起脑膜及脑组织发炎,造成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、毛细血管栓塞、淋巴细胞浸润,甚至出现局灶性坏死和脑组织软化。临床上表现为高烧、意识障碍、抽搐、颅内压升高以及脑膜刺激症。重症患者可能死于呼吸循环衰竭,部分患者病后遗留失语、强直性痉挛、精神失常等后遗症。
(二)免疫性
人受乙脑病毒感染后,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及部分顿挫感染,仅少数发生脑炎(0.01%),这与病毒的毒力,侵入机体内数量及感染者的免疫力有关。流行区成人大多数都有一定免疫力,多为隐性感染,10岁以下儿童及非流行区成人缺乏免疫力,感染后容易发病。
本病病后4~5天可出现血凝抑制抗体,2~4周达高峰,可维持一年左右。补体给合抗体在发病2~3周后方可检出,约存在半年。中和抗体约在病后1周出现,于5年内维持高水平,甚至维持终生。流行区人群每年不断受到带病毒的蚊叮咬,逐渐增强免疫力,抗体阳性率常随年龄而增高,例如北京市20岁以上成年人90%血清中含有中和抗体。因此本病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,但近些年来乙脑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,值得重视。
三、微生物学诊断
乙脑早期快速诊断通常采集性期患者血清或脑脊液特异性lgm ,也可做RT—PCR检测标本中的病毒核酸片段,一般6个小时内可初步报告结果。常规血清学试验,(H1、CF、NT)需取双份血清,同时做对比试验,当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≥4倍时,有辅助诊断意义,可用于临床回顾性诊断。由于乙脑患者病毒血症期短,直接检出病毒抗原或分离病毒阳性率低,较少用于诊断试验。
(一)特异性lgM检测
乙脑病毒感染发病早期即产生特异性lgM ,病后2~3周达到高峰,故单份血清可做出早期诊断。可使用:①lgM 捕捉ELISA法(见23章); ②2ME—NI法,血凝抑制抗体存在于lgM及lgG中,将早期单份血清分成二份,一份用2巯基乙醇(2ME)处理,以破坏lgM ,另一份不处理,然后同时做HI试验,若处理血清抗体滴度比未处理的下降≥4倍,则为lgm 阳性; ③微量间接免疫荧光法,用荧光素标记的抗u链血清,检测已与细胞抗原片结合的lgM,根据特异性荧光颗粒,判断血清标本中的lgM存在。
(二)常规血清学试验
1.血凝抑制试验对乙脑诊断而言,本法特异性较低,但敏感性高,简便易行。常用于病毒的初步鉴定,确
本页关键字: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毒 免费索取流行性乙型脑炎资料
上一篇:流行性乙型脑炎 下一篇:流行性乙型脑炎基本知识
>>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
相关链接
图片文章
网站搜索
最新文章
- 冬季如何防雾霾
- 不要问“病从何来”?只需问“治向何去”?
- 巧用药膳调失眠
-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
-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
-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
-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
- 乙型脑炎方
疑难杂症
- 癌症肿瘤
- 病毒性肝炎
- 肝硬化
- 脂肪肝
- 酒精肝
- 肝腹水
- 痛风
- 甲亢
- 糖尿病
- 癫痫
- 失眠
- 面瘫
- 偏头痛
- 抑郁症
- 更年期综合症
- 面肌痉挛
- 三叉神经痛
- 重症肌无力
- 神经衰弱
- 脊髓空洞症
- 白内障
- 青光眼
- 黄斑变性
- 眼底病变
- 黄斑裂孔
- 眼底出血
- 视神经萎缩
- 玻璃体浑浊
- 视网膜色素变性
- 心肌炎
- 白塞氏病
- 红斑狼疮
- 干燥综合征
- 硬皮病
- 风湿类风湿
- 坐骨神经痛
- 股骨头坏死
- 骨髓炎
- 腰椎间盘突出
- 强直性脊柱炎
- 颈椎病
- 间质性肺炎
- 慢性结肠炎
- 慢性胃溃疡